BOB半岛通过政府换届清理完国内高层的反对派后,托卡耶夫紧接着开启了他的访华之行。
哈萨克斯坦方面日前宣布,总统托卡耶夫将于本月28日至29日访华,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晤。此外,托卡耶夫还将出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并会见中国大型企业的代表。
大家都知道,中俄领导人的会晤频率很高,但实际上,就最近两年来说,中哈领导人的会晤频率其实更高。
2022年9月,中方领导人访问哈萨克斯坦,这也是自2020年1月以来,中方领导人的首次出访;去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托卡耶夫应邀出席;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托卡耶夫同样应邀出席。
时隔不到半年,托卡耶夫再度访华,这也意味着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中哈领导人举行了四次会晤。俄罗斯现在这么有求于中国,在同样的时间内,双方也就举行了两次最高级别的会晤。
想要理解托卡耶夫如此频繁与中方进行高层接触的动机BOB半岛,就必须了解目前哈萨克斯坦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尽管哈萨克斯坦是目前中亚五国中综合国力最强,经济也最发达的国家,去年的人均GDP高达13000美元,与中俄不相上下BOB半岛,但实际上这仅仅是表面,目前哈国的经济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一方面,哈萨克斯坦的通货膨胀问题近年来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去年该国全年通胀率为9.8%,而相比之下,处于战乱中的乌克兰的通胀率也只有5.1%。
另一方面,尽管经济改革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被俄罗斯人才虹吸、营商环境差、现象严重等原因,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步履维艰,仍然是一个经济结构单一的资源出口型经济体,财政收入依赖石油、采矿、煤炭、稀土等资源的出口。
然而,虽然哈萨克斯坦拥有巨额的石油储备,但却没有像沙特、俄罗斯那样手握石油定价权,因此,在石油等自然资源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的同时,也让该国的经济政策长期被国际行情所左右。
这种依赖外部且结构单一的经济结构,让该国经济难以抵挡外部环境的冲击。2021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BOB半岛,让作为石油出口国的哈萨克斯坦挣扎在价格上涨与国内能源供应两端,而国内能源价格的暴涨,最终导致该国于2022年1月爆发了全国性骚乱BOB半岛。
这场骚乱的导火索是经济危机,但反映出的是该国的政治危机。老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退而不休,在大女儿纳扎尔巴耶娃被托卡耶夫赶出政治舞台后,纳氏家族决心趁托卡耶夫羽翼未丰之时提前夺权。
然而,他们却低估了托卡耶夫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后者巧妙地利用了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欲,当骚乱分子已经攻入首都之时,一个电话打给了普京,让集安组织下场平乱。
而普京其实也早已看穿纳氏家族的腐朽,帮助旧势力注定不得人心,不如顺水推舟,卖给托卡耶夫一个人情,帮这位“新任总统”坐稳大位。
这两年时间内,哈萨克斯坦这边光是政府班子就换了两届,最新一届政府于今年2月上台BOB半岛,总理是80后的政治新人贝克特诺夫,在反腐部门工作期间以雷霆手段处理了纳扎尔巴耶夫的侄子,在他的领导下,纳氏家族近15亿美元的资产被收归国有。
可以说,通过这两次政府换届,哈萨克斯坦的旧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但这并不代表政治危机不会再次发生。只要哈萨克斯坦的经济问题不得到解决,那么旧势力就有可能卷土重来。
经济结构单一,需要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这些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产业升级需要时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托卡耶夫决定将目光转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趁着俄乌冲突爆发所带来的良机,优化本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哈萨克斯坦。
这也是为什么托卡耶夫会如此频繁地与中方高层举行会晤,而且每次来到中国后,都会与中国企业代表举行会见。
他很清楚,中国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不仅能帮助本国实现发展,更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选择:俄罗斯在中亚影响力的消退虽然已成定局,但他们也不希望看到中亚各国与西方走得太近。那么,与其让西方趁虚而入,不如让中国进入中亚。
而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也能够进一步平衡俄罗斯的影响力。
托卡耶夫去年两次来华,都提到了建设“跨里海运输走廊”的事情——这是一条能够绕开俄罗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新运输路线。实际上,托卡耶夫给哈萨克斯坦未来的定位,也跟这条运输走廊一样,就是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新桥梁。